聚焦︱吉林医疗服务,进入高铁时代——吉林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成果回顾(三)

吉林卫生计生

创新服务,百姓畅通问诊

 

——吉林医疗服务 进入高铁时代,吉林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成果回顾(三)

高铁时代,中国不仅修建了大量速度标准达200km/h以上的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而且兴建了大量速度标准达100km/h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大批经济发展滞后的县镇都纷纷有了本地的客运车站。所以,高铁时代主体上不单能实现干线上的客货分离,还能减少支线上的中长途旅客和短途旅客彼此间互相拥挤的乘车矛盾,服务结构发生变化。

 近三年,吉林省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探索出一条“资源适配,急慢分治”的服务新结构,通过完善的流程设计,将可实现的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到“急、慢、危、轻”不同病患的治疗中,有效激发各级医疗机构创造性,让百姓的病情“无论轻重,都有其畅通问诊渠道”。

构建绿色通道,提高急诊急救能力

“嘀……”一阵急促的救护车声,划破城市宁静的夜空。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一位初步识别为脑卒中的患者被推进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室,脑血管病中心立即启动溶栓绿色通道。在医护的全程陪同下,最短时间内完成了询问病史、查体、抽血化验、心电图、头颅CT检查,患者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符合静脉溶栓适应症。征得家属同意后,患者入院仅30分钟的时间就给予溶栓治疗,最终化险为夷,比国际标准的“黄金1小时”快了一倍。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整合了本院神经内科等10多个学科的临床诊疗资源,打造了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救治平台,共同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急诊治疗团队。2017年8月,全国第一张省级卒中急救地图--吉林省卒中急救地图正式对外发布。10月份,“吉林省卒中专病联盟”“吉林省卒中中心联盟”挂牌仪式,并成立了“吉林省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首批入围吉林省卒中中心的有18家医院,现已有各市县区共70家医院加入,细化了溶栓和取栓的推荐级别,在吉林省形成了覆盖2700多万人口的脑血管疾病快速救治网络。截止目前,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总数为2000余人,平均DNT(从患者到达急诊-开始溶栓时间)为43分钟。

不仅有脑卒中急救联盟,为全面提高急诊急救能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已建设成为国家首批“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同时与全省79家心脏病诊疗中心共同建立“吉林省胸痛中心区域联盟”,建立吉林省胸痛救治网,为吉林省分级诊疗救治模式提供了模板。标志着医院胸痛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服务能力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均成功抢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0余例,死亡率2.70%,明显低于国际5%的标准。据胸痛中心主任杨萍介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胸痛中心”最有特色的是,2017年9月,与长春市卫生计生委、长春市急救中心共同建设的“长春120急救分站”正式运行,进一步前移胸痛救治战线,提升了长春市急救体系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各地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建设也都显现成效。2017年12月25日,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带班主任姜国攀身着薄衫,在天寒地冻中,和他的同事们用7分钟上演了一场战胜“死神”200米急救冲刺,通过院内“黄金90米”生命通道成功挽救了一名心脏病患者。

7分钟,200米,黄金90米…这些激动人心的数字构成了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该中心包括综合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脑外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7个科〕,CT室、磁共振室〔2个室〕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2个中心〕。安排10个带班主任、5个带班护士长,24小时带班,要求先抢救后付款。同时,医院开创了“医院——保险公司”一体化服务模式先河,一举打破患者就诊需先行垫付医药费的尴尬局面,为突发事故下患者就诊打开了方便之门。

用省人民医院院长霍世会的话说,三级医院就应该干三级医院该做的事,急危重症首当其冲。

推行日间手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当天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回家,患者住院费用大幅下降,医保基金得到明显节约,医院床位压力可有效缓解,住院患者等待时间明显缩短,这就是《行动计划》中重点推广的就医新模式------日间手术。全省大型三甲医级医院利用专科优势,积极推行日间手术,包括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日联谊医院、省医院、吉林市人民医院、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已被国家确定了日间手术试点医院。模式自实施以来,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年均完成日间(门诊)手术1.5万余例,年均增长10%左右。

据医务主任王宗强介绍,根据相关工作方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制定了包含11个专科44个病种的《日间手术病种目录》,明确了收治标准和收治流程,采取“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模式运行。已将甲状腺外科热消融技术、超声科介入超声技术、普通外科快速康复技术广泛应用于日间手术患者,手术量年均增长30%,大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了医疗资源,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医院甲状腺外科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国内唯一一家甲状腺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6年7月获得国内唯一一家“全国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监测培训基地”认证。甲状腺外科张广副教授介绍说,率先在全国推广甲状腺外科疾病射频消融技术,主要应用于甲状腺结节(包括低危组甲状腺微小癌)、甲状旁腺肿瘤、颈部淋巴结的热消融日间手术治疗。2015年10月设置专门的甲状腺外科疾病射频消融日间手术病房。截止2017年底共完成甲状腺外科疾病日间手术422例。

医院超声科已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置管引流术、造瘘术、囊肿硬化治疗术等广泛应用于日间(门诊)手术。2016年1月医院成立超声介入日间病房,配置2间10万级层流无菌微创手术室。2016至2017年共完成超声介入门诊日间手术3.67万例,住院日间手术858例。

                 

组建医联体,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吉林黄龙府,大美画农安。国家新一轮医改——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在这里率先破题。

69岁冯女士,于2017年10月因排便习惯改变伴有粘液脓血便1年,入住农安县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就诊。初步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NOS。以往此类疾病需要逐级转诊到省内大型三甲医院行手术治疗。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和农安县人民医院结成医联体,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优秀专家定期到农安县出诊、会诊、指导手术等,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家级专家的诊治,节省看病时间与费用。

应患者冯女士及家属申请,经预约吉大二院胃肠外科朱甲明教授为其行全麻下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饮食正常,二便正常,腹部切口愈合良好,无其他不适反应。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杨薇介绍,医院目前已组建8家医联体、建立227家专科联盟医院,实现了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直通。并依托优势学科专科联盟,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基层医联体协作医院县域外转诊率排名前5位病种的转诊率明显下降,国家、省医改试点县和示范县农安县人民医院,由2016年9.49%降至1.3%,医联体帮扶成效显著,曾在全国项目效果评估考核中排第9位。

作为省内唯一的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为提高基层各市县级恶性肿瘤疾病的规范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促使肿瘤专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制度执行落地。于2013年在省内率先组建了吉林省肿瘤医疗服务联合体,2017年5月,又在此基础上组建“吉林省肿瘤专科医疗联盟”,目前成员单位共计20家。

“为方便基层医院实现疑难病例上转,联盟特设立“转诊便捷通道”,下级医院有转诊需求的,直接与对接科室主任联系后,可快速转往上级医院,对于病情稳定和术后的患者也可通过“快捷通道”直接转回当地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一病区马丽霞主任说。以敦化市医院为例,2014年、2015年、2016年双向转诊率分别为88%、90.1%、93.1%,2014年与2015年同期对比,肿瘤患者外转率下降5%,2016年下降7.2%,2017年同期对比下降1.47%。

吉林省自制定《吉林省推进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以来,目前共形成四个层级医联体,涵盖全省95.34%医疗机构,45家公立三级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建立专科联盟130余家,截止2017年11月底,省级5大医联体牵头医院向下级医院派驻医疗队675次,诊疗患者6.9万人次。组织实施万名医师健康扶贫巡回医疗活动,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者诊疗66万余人次,一次性治愈患者5万余人。医联体的建立实现了吉林省省卫生工作重心和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有效地推动了我省分级诊疗,全省已有32个县的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医联体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合理分配资源,积极探索急慢分治

根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细则,我省实施急慢分治医疗模式。三级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治疗、康复、护理、复查、随访,缓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数量和种类,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的衔接,满足患者需求。

“门冬30,3支;阿司匹林,2盒;银杏叶2盒”,日前,在绿园区人民医院慢病科里,74岁的邹大爷正在给老伴开药,坐诊的刘利民医生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这些药一共406元,慢病管理报销后,需要自付180块钱左右,如果医保卡里有100块钱的话,老人实际上只需要花80块钱就可以把这些药买走。”

刘医生说的慢病管理,是吉林省的一件造福于民的一件大事,只需要通过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审批就可以办理慢病档案,病种达几十种。不仅可以享受高比例报销额度,还能享受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和每月一次医生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据了解,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院对8000余名慢病患者实行三级医院诊断、区级医院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全省已有32个县的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

2016年7月,安图县人民医院作为东北三省唯一一家全国慢性病管理试点医院正式启动;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医院慢病管理工作走在前列。

医院采用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以循环内科为试点,推行慢病互联网管理工作,实行慢病管理线上、线下双向管理。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还减少了患者的入院率,使得病床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节约了医保资金和人力资源。同时医患沟通渠道的改变,让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对医师签约服务的忠诚度及依从性都得到了加强。同时医院开展慢病门诊,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社区、乡镇开展慢病筛查和健康宣教。截止目前,已对县内四个社区和9个乡镇进行了白内障、高血压、糖尿病的筛查,共免费5000余人做了免费检查,为71位贫困患者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百姓家中,同时扩大了慢病管理基数,逐步推进全县区域内慢病互联网管理。

“服务”就是把寻求他人最大的利益置于个人的需要之上。当患者感受到被照护、被尊重、被服务时,他们会产生由衷的幸福,有安全感、畅快感。吉林省这些创新的服务模式,无不基于患者最实际的需求。


统筹:林天慕

策划:张福安 杜兆云

撰稿:记者 杜兆云 刘施晶  通讯员 佟学颖 刘任飞

来源:城市晚报 2018年1月18日 A04专题

推荐阅读



吉林新医改为健康吉林开9张“处方”


吉林医疗服务,进入高铁时代——吉林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成果回顾(一)


吉林医疗服务,进入高铁时代——吉林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成果回顾(二)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吉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