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华仁康—带您一起解读中医的神奇

华仁康连锁药业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所谓“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为延长生命时限,二为提高生命质量。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生生不息,中医的贡献功不可没,正因为有了望、闻、问、切,有了中药、针灸,有了《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中华民族才能战胜一次次的灾难和瘟疫,成为几千年来人口数量始终世界最多,生命力最顽强的民族。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成书,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治疗观念;二是辨证论治。几千年来,中医以这两个理论为纲领,经过无数次的临床实践,证明无论在治病、防病还是养生上,中医体系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

     中医是一门治病的科学,更是一门防病和养生的科学。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病始于防病、防病有赖养生。如果能把中医养生观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做到形神共养、饮食适度、动静适宜……就能颐养天年、健康长寿。

医治病讲究“治未病”

       ——提倡未病先防、已病防渐

中医很神奇!中医不用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只靠把把脉、看看舌头、听听声音就能诊病,而且还诊得那么准——中医在诊疗方面独创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已被现代医学证明是科学而准确的!其实原因很简单:你的身体会告诉你哪里出问题了!用中医的观点来看,经络穴位贯穿人体全身,气血津液游走其中,人体的变化也就会通过经络反映出来。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总能提早觉察人体的变化信息,并在疾病尚处于萌芽状态未出现明显疾病症状,或尚未发展到“不治之症”时发现它、解决它,予以养生预防,这就是中医“治未病”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像链条一样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当人体某个器官患病时,另一个相连的器官也要提前入手调养,要既防且治,未病防病、已病防渐,中医这种“治未病”理论已被证明是很科学的。例如肝脏有病,治肝的同时,中医还会提前调治肾脏,这样既可防止肝脏引起肾脏病变,增强肾脏功能,又可以促进肝脏的恢复。

中医治病着眼于“治本”

      ——效果虽慢但能除根

    中医特有的整体治疗、标本兼治的治疗理论,不仅被几千年的医疗实践所证实,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更符合人体这一特别精密而复杂、又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的自然疗法,中医的宏观整体治疗理念,与西医的微观局部治疗相结合,已成为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治病着眼于治本,能标本兼治。既重视疾病本身的治疗以消除临床症状,更注重疾病产生的根源及防范,防止愈后复发。


中药处方讲究“君、臣、佐、使”配伍

       ——强调整体治疗  标本兼治

     中医治病的处方,讲究君、臣、佐、使药物配伍,治疗主要症状的中药,往往再配合以辅助治疗次要症状、改善人体其他健康状况的中药,所以往往可以达到整体治疗、标本兼治的效果。“君药”抓疾病的主要症状(解决主要矛盾)、“臣药”主抓次要症状与疾病相连的组织(解决次要矛盾),“佐使药”则偏重于消除疾病产生的外部环境、改善人体整体机能或降解诸药毒性等 。例如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西医治疗,就是单纯使用扩张血管药以增加心肌供血,用后很快症状就会减轻,但药却必须经常用,一天都不能停,停了就可能对人的生命造成危险。而中医治疗,中药处方中的君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臣药降血脂、抗血栓、疏通冠状动脉阻塞、降血压;佐药改善心肌功能;使药则着眼于调养神经(不让人紧张)、加快血液毒素排泄、防止其他脏器病变和减少冠心病诱发因素等。

      所以说,那些西医效果不好的慢性病、反反复复治不好的病、必须靠长期吃药甚至终生依赖药物的病,吃中药调养则往往可以治好,虽然慢,但最终可去根!

较之西医

    ——中医对慢性病、顽固病更有优势

中国有句老话:“验方气死名医”!很多慢性病、顽固病以及一些西医治不了或治不好的病,用中医验方调理却行之有效!为什么?因为西医治病着眼于病灶局部的病理改变,对疾病的诱发因素却不管不顾不治,因此必须长期依赖药物,或者直接定义为不治之症,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中医却不是这样,整体治疗、追本溯源、辨证施治,像很多慢性病、顽固病包括许多西医治不好的病患者,就是用中医验方慢慢调养,结果摆脱了药物依赖,奇迹般的彻底康复了!

        尽管这其中是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病理变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医中药对那些西医效果不好、不能除根甚至已经判了死刑的慢性病、顽固病,是有办法、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