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优化诊治研究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临床研究” 方案讨论会成功召开

第一药业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作为我国原研原创的化药,重新上市一年多以来,以其在临床实践中初步显示出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引起国内神经病学专家的关注。

       9月8日,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首个高级别临床研究项目方案讨论会在苏州成功召开。

        国际卒中学会(ISS)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脑血管病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鸣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席,全军神经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海军总医院戚晓昆教授、宣武医院宋海庆教授、中国医科大一附院何志义教授、郑大一附院许予明教授、湘雅医院刘运海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刘俊艳教授、福建医科大学一附院吴钢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游明瑶、方旭明教授,以及来自河北、广东、云南等地的专家参加了本次方案讨论会。

         本研究的发起人刘鸣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的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和循证医学专家,一直致力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优化诊治方案研究。会上刘鸣教授介绍了将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纳入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优化诊治方案研究的初衷。刘鸣教授认为,氢溴酸樟柳碱作为中国原研化药,其改善脑循环的作用机制是明确的,较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刘鸣教授回顾了刚参加临床工作时应用樟柳碱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历,并分享了她近期亲自访谈华西医院文启芬、罗祖明等曾经使用过樟柳碱的老专家的用药感受和经验。

        刘鸣教授认为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作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治疗性药物,目前临床也已普遍使用,亟需加强临床研究,探索其最佳临床应用方向和最佳给药方案,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强调了该研究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项目,具有独立性和客观、科学的研究态度,强调该研究项目要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华西医院副教授、吴思渺博士后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案以及需要大家讨论的重点问题。

        与会专家对研究项目表达了高度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认为该项目是神经病学领域较为缺乏的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具备较高的科研价值,值得认真规划设计并愿意积极参与。

         来自北京、河北、福建和广东等地的戚晓昆教授、董志领主任、吴钢教授、李卓星主任等分别分享了临床应用樟柳碱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该药物初步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常见副作用为面红和口干,目前使用的常规剂量对血压和心率影响不大,初步看该药机制较为明确,安全有效。

         与会专家就方案涉及的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以及对患者的分层、分组研究、疗效评价标准给出建议;特别提出对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疗方案的探索,如超急性期配合溶栓联合治疗,入院CT前或CT后立即使用,和发病后3天、7天等不同时间点疗效探索等,专家们认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基于樟柳碱对于侧支循环开放的影响以及对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灌注的影响等作用特点,专家建议应积极使用CTA、CTP等手段加强脑循环评估,必要时可以借助DSA等手段,进一步研究清楚药物的作用机制。

        参会专家认为,针对产品的作用机制,可以考虑积极筛选纳入缺血性脑卒中伴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脑小血管病、卒中相关性肺炎等目前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评价樟柳碱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更好的选择。

          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刘鸣教授总结会议,感谢大家出席会议并发表宝贵建议,感谢大家对该项目的支持,并号召大家积极参与中国原研药物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的临床研究,为中国脑血管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从而让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