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活着!我想上学!安徽省中医院“铜娃娃”渴望被关注

安徽省中医院

       95日下午凤凰网安徽在安徽省中医院见到了特殊的群体:肝豆病人!因隐形遗传特性,肝豆病的发病期多在9岁前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他们又被称为铜娃娃肝豆病在医学上称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遗传病,省中医院院长、脑病中心主任杨文明教授介绍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父母都是肝豆病突变基因的携带者(不发病),其子女有25%的机会患有该病,50%的机会是突变基因的携带者,25%的机会是正常人。所以,父母如果是以隐性的方式携带肝豆病的突变基因,他们本身没有发病,但孩子可能就会发病。

   (来自江西南昌的小宝(化名)接受完治疗,安静的躺在妈妈的怀里玩乐。) 4岁的小宝是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三病区最小的一位患者,幸运的是小宝的“肝豆”是在幼儿园入学体检时发现的,病情较轻,小宝的妈妈说,这次住院是小宝第二次来到合肥接受治疗,“我们那儿的医生告诉我们安徽省中医院治疗这个病比较好,所以就带孩子过来了!”尽管小宝喜欢上学,妈妈说:“孩子的身体比上学更重要!”

   (来自内蒙古的25岁的女大学生小贾(化名)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医院的走廊里活动。)去年,小贾还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财会专业的一名学生,大三寒假突然变得意识不清醒,“不能说话,去年春节前来合肥治疗的,住了一个多月的院,这次是83号来的,目前还在接受治疗……”小贾的父母说,由于小贾的病情还兼有癫痫和神经性抖动,醒着的时候都需要人推着不停的活动,平时,小贾的父母轮流照顾孩子。

   (来自湖北17岁的中学生小军(化名),因为生病脾气变得很不好,家人目前在医院照顾他。) 2年前,小军和很多孩子一样从中学毕业,但不一样的是这是他告别学校的开始,“因为脾气变的很怪,就到临近的医院诊治,当时没查出来……”耽搁了半年之后,小军被确认为“肝豆病”,经过北京的医生介绍,小军辗转到合肥诊治,20169月份接受了为期65天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今年同期又来到合肥治疗,这次需要接受6~8个治疗疗程,一个疗程为8天。

   (22岁的小明(化名)来自吉林,也是患者中为数不多能独立接受采访的一位。)“今年5月初,手抖写不了作业,话也开始说不清楚……”小明在长春做的检查,确诊为“肝豆病人”后来到省中医院治疗,“站不稳、坐不稳……”小明87后入院,接受了近一个月的治疗之后,病情有所好转!

     (这对姐弟是采访中比较特殊的患者,27岁的弟弟和29岁的姐姐同为“肝豆病人”,他们来自安徽蚌埠。)采访中,弟弟比较活跃,全程为姐姐“代言”,弟弟13岁时,手开始频繁的抖动,后期确诊为“肝豆病”,病情严重到不得不休学治疗,和弟弟一样经历的还有姐姐,姐姐18岁嗓子开始出现问题,开始只是简单的以为嗓子长肉瘤,“后来也是这个病(肝豆病)!”目前,姐弟俩还在持续接受治疗。

 

    作为国家卫计委重点专科、肝豆状核变性重点专病诊疗基地,安徽省中医院接收的不仅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更收治了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病人。据杨院长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省中医院不断开拓创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深化肝豆状核变性某些关键环节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治疗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同时,呼吁政府、社会更多的关注“铜娃娃”的健康治疗,“暑期是青少年排铜的集中时间,根据不完全统计,暑期每天门诊会接待四五百‘肝豆’患者,需要入院的就有300多人,其中,青少年儿童占到一半还多!”采访中,除了言语上的表达,他们的眼神更多的流露出对普通人生活的渴望。他们渴望回归普通的正常生活,他们渴望去接受教育,“我要活着,我想上学!”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