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挽救“失足少年”

中医院那些事

近日,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新近开设的临床心理科受仪征市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邀请,参与到人民法院的少年审判中,引入心理辅导的创新机制,由专业心理医师为“失足少年”指引新的人生航向。


“ 孩子,你犯了法,是因为平时我们没有教育好,生活中和你沟通的太少了。只希望孩子你能记住,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爸爸永远 不 会 放 弃你!”

“爸爸,都是我不好,让你失望了……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改好的。”日前,仪征市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一宗少年案件宣判前, 心理咨询师赵云医师对少年犯小森( 化名) 及其父亲进行了心理辅导和干预。


小森是多宗盗窃案件的被告, 案发后受到检察机关的指控。 通过庭前的社会调查心理咨询师了解到,来自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孩子小森自幼是一名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常年缺乏父母关爱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看着别的小伙伴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 可以撒娇、耍赖, 我却没有, 感觉好孤单,后来就只愿意一个人待着了”,问到小森的日常生活,孩子这样描述。10岁时,小森母亲重病去世,使得生活雪上加霜, 没过多久,他就因家境贫困无力承担学费,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了辍学。远离了家庭和学校的他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朋友,因手头紧产生了盗窃的念头,踏上犯罪的道路。犯罪后,小森心理负担一直很重,觉得自己犯了难以启齿的罪行,不敢面对家人,觉着整个人生都“毁了”。

了解了小森的情况后,心理咨询师首先指出小森的错误行为,并帮助他从青春期少年生理和心理、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剖析其犯罪原因,鼓励他要勇敢承担责任。经过心理疏导,小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爷爷奶奶和父亲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并表示要认真接受教育改造,重新做人。

同时, 心理咨询师对小森的父亲也进行了心理辅导,帮助他父亲尽快走出孩子误入歧途的阴影,调整心态和教育方法,共同配合,协力引导孩子重新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经过心理咨询师对小森的心理干预,小森表示理解了父亲的一片苦心,曾经看不起父亲,觉得他没用,以后一定听从父亲的忠告,安心打工,不再乱闯社会,并主动和父亲拥抱和解。

对未成年犯进行心理干预,符合《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的“人格调查制度”。临床心理科和法院的合作,是心理学与司法结合的标志。在刑事案件审判中,心理干预机制着重于通过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心理疏导,矫正未成年被告人的不健康心理,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测评活动为法院的裁决提供科学参考,也为判后对未成年犯进行个性化的矫治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