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来说蒿,治病救人本领高

21世纪药店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药材的千变万化。


农历三月的茵陈味略苦,药效最佳,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解毒利尿的功效;到了四月,茵陈的药用价值丧失,确到了食用的最佳时期;到了五月,茵陈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已丧失,只能当柴烧。这里说的是茵陈蒿,其实《本草纲目》还收录了青蒿和白蒿等药材,它们都是治病的良药,但又各具特点,下面就来说一说蒿吧。


茵陈蒿


【传说】一天,华佗巡诊,遇一村妇求医,只见她眼白及全身皮肤黄染,已是病入膏肓。华佗没有办法,只好向那妇人表示歉意,要她另寻良医。这个村妇家境贫寒,每天只能以野菜充饥。好在时值四月,百草旺盛,村妇每天都去割一种细叶的青草煮食,谁知一个月后黄染俱消,意外地痊愈了。当华佗第二次遇到村妇时,见她已在山上打柴,于是惊奇地问:“是哪位神医治好了你的黄疸病?”村妇便如实地将情况向华佗说了一遍。华佗便割了很多这种野草,给黄疸病人服用,并不见效。几次失败后,华佗认定这可能与药草的采割及季节有关。到了第二年华佗在三月份采割这种药草,给黄疸病人服用,果然见效。这就是“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的典故。


茵陈蒿,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


●遍身风痒: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艾婴康也可以治疗皮肤瘙痒。


●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


●风疾挛急(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曲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遍身黄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搽胸前和四肢。


青蒿



【传说】钱经纶乃康熙年间浙江秀水人,一年隆冬腊月,冰天雪地,一人病,寒热不已,久治不效。后谓钱氏,细察辨证,独言伏暑而病。众医愕然,暑从何来。钱云:“诸公不信,看我用药,保管药到病除。”果然用青蒿一味煎饮而愈,无不称奇。


青蒿近年来受全球关注,全因屠呦呦诺贝尔奖的影响。屠呦呦曾谈到青蒿素的发现,受到了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的启发。葛洪《肘后备急方》记有:“青蒿一把,以水三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寒热诸症。”


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虛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劳瘦: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


●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赤白痢下: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作饼,晒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


白蒿



【传说】《诗经》上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苹即陆生皤蒿,俗称白艾蒿。鹿吃九种解毒的草,白蒿是其中之一。


白蒿,性凉,味苦、微甘,无毒。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等。


●夏日突发水痢:晒干后碾末,空腹用米汤送服一匙。


黄疸或胸痛:捣汁服用。


●恶疮癞疾:用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服之。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