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千县工程”在河北落地!基层学科发展要“逆天”,靠啥?

县域卫生

疼痛科在临床医学如何立足?疼痛科正确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怎么处理与其他临床学科的交叉关系,走出“抢病人”怪圈?如何建立疼痛学科品牌?建立疼痛科,医院收益、医生诊疗能力、患者满意度如何提高……不解决医院这些实际的困惑和需求问题,疼痛学科在县域医院的发展瓶颈无法突破!


3月18日,在中国县域医院疼痛科“千县工程”河北省启动会上,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樊碧发教授总结提出当前我国疼痛学科发展现状存在的症结所在: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地区差异大、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不足,医生水平非同质情况明显。


推进疼痛在线“千县工程”项目,意义重大

日前中国县域医院疼痛科“千县工程”首站河北省启动大会在石家庄落下帷幕,国内疼痛及相关学科专家、省内疼痛学科骨干及基层医院医师200余人参加启动会议


基于疼痛治疗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同相对落后医疗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为加强县域医疗机构疼痛专科建设,提升县域医院综合能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与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樊碧发教授共同发起成立疼痛专科医联体,并与北京韩济生疼痛医学研究院、疼痛在线、《中国县域卫生》杂志社联合发起“中国县域医院疼痛医学‘千县工程’”项目。


实施“千县工程”项目,旨在凝聚目前国内疼痛诊疗研究40余家协作单位的顶级专家,面向市、县级各个医院开放疼痛学科共建资源,根据各级医院学科建设需求,因地制宜地为医院学科建设提供谋划布局。通过专科医联体培训体系建设,引入疼痛在线-移动远程会诊APP集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代化医疗诊治系统,方便医生利用手机进行病例讨论、指导查体、完善诊疗方案、开展线上教学查房、教学病理讨论、移动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诊治学习、研究、诊治,予以县域医院疼痛科建设快捷路径,最终推动全国疼痛学科发展。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刘广召认为:“千县工程”项目对基层医院的疼痛科建设发展极有帮助。县级医院疼痛科建设空间大,省级以上医院疼痛科建设模式相对成熟,通过疼痛专科医联体以及移动远程会诊—疼痛在线APP可以将发展成熟的模式和经验直接分享给县级医院,帮助县级医院解决科室建立的实际问题。


建科困惑: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疼痛科发展前景很好,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樊碧发教授认为,当务之急是认识建立科室存在的问题,才能有对症下药的解决措施,樊碧发在启动会上详细的介绍了当前疼痛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学科建设尚不完善,技术人员匮乏,缺乏规范的临床管理体系,临床业务的开展比较局限。


二、学科间认识差异:由于对疼痛科学缺乏应有了解,未能认识到现代疼痛科学的医师已经具备了本专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也有人认为疼痛科医生从事疼痛医疗只是“止痛”,治标不治本。


三、学科间业务交叉:疼痛具有广泛性特征,涉及到多器官、脏器的问题(神经、骨骼、肌肉等等),故从事疼痛相关疾病诊疗的学科较多;会出现不理解疼痛科诊疗体系及慢痛长期管控理念,未能看(意识)到慢痛病人诊疗任务之艰巨,误认为疼痛科抢了病源。


四、技术立项滞后:疼痛科诊疗技术不断发展,临床技术服务收费项目不能及时对接;造成临床工作开展及业务增长困难,对学科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除了樊碧发教授提出的地区差异大、优质医疗资源缺乏、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不足、医生水平非同质情况明显等问题。


启动会上,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小立介绍了河北省疼痛医学发展情况:河北省是最早一批建立疼痛科室的地区,但囿于管理、技术升级等各个方面原因,当前河北省三级医院疼痛科发展较快,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发展较为缓慢,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趋势及国家各项政策颁布实施,今后疼痛科发展状况会有所改观。


保定市涞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梁秀军从病患来源、医生诊疗技术、医院收益等方面提出了医院疼痛科建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唐山市乐亭县医院徐学新还指出综合医院建立疼痛科室,首先应该分明疼痛科与其他科室的交叉关系,避免“抢病人”问题,明确建立疼痛科室的定位,才能谈及建立科室及发展。  


唐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甘建辉说到:目前大部分县级医院对于疼痛科的发展还处于了解阶段,不能盲从,需要通过专业的学术会议进行学习,再根据自身所在医院情况进行建设。


学科建设是基层医院发展强力抓手

目前,国家强调以四种医联体方式助力分级诊疗。樊碧发教授指出,专科医联体更强调“大手抓小手,两手一起走”。专科医联体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人才培养,通过帮扶与培养相结合。只有让基层水平真正强起来,专科医联体的效果才会凸显,优质资源下沉不仅是专家走下去,而在于适应基层需求的专科技术沉下去,这样才不会永远抢夺有限的顶层专家资源,大医院“虹吸”才有可能得到控制。


此外,医生集团或许在未来有望成为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抓手。启动会上,《中国县域卫生》杂志常务副总编辑蒋乃珺介绍,此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就有相关提案。“强调医生的作用,对于充分调动上下两级医生积极性会有极大意义但这也依赖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


当下,基层学科建设迎来了最好的黄金发展期。国家政策支持、学科主委牵头,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学科的发展不再是“无根之木”。“专科医联体可形成补位发展模式,以专科发展密切不同主体关系,提高黏性和效率。”蒋乃珺说,通过借势专家、找准定位、拥抱科技、做强基层学科品牌指日可待。


发展路径:建立协作关系,发展专科医联体、远程诊疗

在专科医联体模式下,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学科体系,帮扶机制、辐射项目,根据各级医院不同需求,共建科室,加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远程、网络、培训班等多种模式,让优质资源尽可能复制,提升更多医院医疗水平。


针对县域医院发展矛盾和问题,具体如何实现,樊碧发教授指出:要发挥专科领衔医院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统筹、整合国内相关医院专科资源,建立疼痛专科医联体,为疼痛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途径;推动疼痛专科人才培养。通过区域性医学中心协作,垂直千县工程,以疼痛在线APP平台为主要抓手,开办线下培训班、用互联网技术开设远程培训班,进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助力县域疼痛医学的建设。


疼痛治疗专业交叉性强及其考验学科间医护人员的协作性,同时还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基础,相对于其他学科,疼痛学科讲究同一疾病不同阶段、不同方向的综合治疗方式。中日医院疼痛科副主任朱谦指出:由中日医院牵头,联合国内部分大型三甲医院,建立多级架构的专家团队,通过专科医联体,改变目前“点对点”的帮扶习惯,建立“面对面”共建模式及“按需共建”的形式,替代“飞行帮扶”的传统习惯,以此达到疗程短、疗效高的需求。


除了病源、人才、收费、技术等问题,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庄志刚提出,需要一整套成熟的标准和指南用以辅助,疼痛学科建设发展困难就会小一些,而这,需要省级以上医院起到带头作用,为县域医院在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支持,让县级医院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与此同时,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赵申春、保定市涞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梁秀军及众多医院管理者认为,以新农合政策利好为契机,可以提高医院科室效益。


学科品牌构建:既要借力,也要宣传

在启动仪式结束后的圆桌论坛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刘广召主持论坛,来自河北省及全国各地的县域医院管理者、疼痛科主任就当前疼痛科室建设问题、因地制宜的着眼点、疼痛科室避免走出抢病人怪圈及科室品牌宣传等方面做了深入且具有实践意义的讨论。讨论环节,各地医院科室代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进行了经验分享。


在人才、技术方面,刘广召、刘小立两位主任医师还以省级医院疼痛科建设发展现身说法为与会者提供经验,并就三级以上医院提供的具体帮扶措施上给予与会代表发展思路。


对于参会代表提出的困惑和需求,刘广召、刘小立两位主任医师一致认为:疼痛科是个新兴学科,今后的发展,需要大医院肩负起引领重任,也需要所有的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意识,同时,借助互联网优势,以及疼痛在线为基层医生搭建的平台,同心协力,通过专科医联体建设,探索疼痛科未来发展,共同面对疼痛科发展的困难及问题。


在品牌宣传方面,来自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的代表介绍,近年来,他们通过借力外界媒体宣传、科普传播,搭建医院微信公众自媒体,创建疼痛微信平台,设立医院开放日,为基层卫生院、社区医院等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提高基层医院人员对疼痛学科建设等几个方面工作开展宣传,不仅提高了医院疼痛科的品牌效应,也增强了医院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对于疼痛科的认识,在临床诊治时,避免了疼痛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及“抢病人”情况,目前,该院疼痛科已称为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


链接:中国县域医院疼痛科“千县工程”项目合作主要内容:


除培训体系建设、会诊中心建设以外,建立疼痛科疾病分级诊疗制度,加强专科医联体成员间的合作交流,形成慢性疼痛病患者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层级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千县工程”推进疼痛科建设,对诊疗条件不足、诊断不明确或者是诊疗效果不佳的疼痛专科疑难患者转诊至上一级医疗机构或中日医院疼痛诊疗研究中心进行诊疗,疼痛缓解后转至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借助疼痛在线APP,建立疼痛专科医师交流平台,加强疼痛科专科医师间跨区域、跨科室联系,开展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等活动,同商共管慢行疼痛疾病;


开展临床研究。通过疼痛专科医联体广泛收集疼痛科病例,为疼痛科临床研究项目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开展多中心合作临床研究项目,推动中国疼痛学科发展。


推进疼痛学科的科室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