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回来的药,药盒不要急着扔,有大用!

朔州市人民医院工会



每次头疼脑热买的药是不是都没用完?


每次不舒服找药的时候,是不是都不知道这是啥药?还能不能吃?


纠结着吃完后,总觉得更不舒服,是不是吃错药了?


……


每次买回来的药,很多人习惯性地把药抽出来后,顺手就把外包装(药盒和说明书)给扔了。


心想,反正都是「没用」的,看不懂的东西。


看不懂这点,丁当举双手赞成,一堆的枯燥的专业词汇堆砌起来,看得人头都大了。不过「没用」这点,丁当的这个朋友,王藐,可不答应了,她说:


被你扔掉的药品包装盒和说明书上,至少有以下这 4 个重要信息:


  • 有效期或失效期——这药还能不能吃;

  • 使用禁忌——现在的状况适不适合吃这药;

  • 不良反应——吃药后,出现的哪些不舒服可能是药物引起的;

  • 规格和准字——吃多少,以及吃的是不是假药。



●   ●   ●


这药有没有过期?还能吃不?


有没有过期,就需要查看药品的有效期或失效期,这个大多数都标注在药品的外包装上。


如果标注精确到年月日,那是比较好理解的。前者是直到这一天还有效」,后者是「到这一天就失效」。难理解的是只标注到月份的情况。


「有效期至 2015 年 8 月」或者「失效期为 2015 年 9 月」,那 8 月 31 号还能吃吗?


理论上能,但其实不建议。


还在有效期,但药片看上去有点不对劲了,比如膨胀了、变色了或者有霉点了,还能不能吃?


别吃,这药很有可能已经变质,失效是小事,引起毒性反应就麻烦了。


即使在有效期的药品,因为储存条件达不到要求,也有可能变质,比如有些药要求避光,有些药甚至要求冷藏。吃前看下是否有按要求储存,药品外观是否还正常。



●   ●   ●


慎用、忌用、禁用分不清?


「慎用」「忌用」「禁用」这三个近义词兄弟,主要是在于警告程度的不同。


「慎用」算是初级警告,意思就是「吃药前再仔细想想」。


比如孕妇,要慎重考虑下你肚子里的小孩;


比如小孩或老人,要慎重考虑下剂量是否能承受,代谢会不会有问题;


比如肝肾本身就有点问题的人,要慎重考虑下药吃下去会不会加重肝肾负担。


慎用主要是警告那些喜欢自我用药的人。如果是医生亲自把这个药开给你,并确认吃它没问题,那也不用过于纠结和担心。


「忌用」和「禁用」,都是比较严厉的警告,而「禁用」又更严厉一些。如果你看说明书发现自己属于忌用或禁用人群,那意味着在你身上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大,一定要和医生再次沟通确认。尤其是禁用,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后果很严重。





●   ●   ●


服药后,留心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不良反应不同的发生率,分为六档,分别为:十分常见、常见、少见、偶见、罕见、十分罕见。




不过一般来说,「常见」的问题(头痛、恶心、胃肠道反应)都不太严重,严重的问题(视觉模糊,晕厥)多半属于「偶见」或「罕见」。


毕竟如果严重不良反应却常见发生,这个药就得下架了。


虽然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但还需要留意,一旦发生,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服用过的药物。



●   ●   ●


别忽略了「规格」和「准字」


说明书上有两个极其枯燥的数字,一个是药品规格,一个是「准字」。因为是数字,大家可能懒得看,但里面还是有不少门道的。


1. 看规格,主要是怕吃错剂量

因为现在同一种药的生产厂家实在太多,规格未必一样。


有的厂家一粒药 100 mg,而有的厂家一粒药只有 50 mg。就算是同一个厂家,都有可能同时生产 100 mg 和 50 mg 两种规格,所以如果你只认厂家不看规格,就有可能吃错。结果本来该吃 100 mg 的吃成了 50 mg,起效果;而本来要吃 50 mg 的吃成了 100 mg,那就有过量的危险了。


2. 看「准字」,是为了不被商家忽悠

最常见的忽悠就是拿保健食品当保健药品来推销。目前正规的保健药品只有一种准字,和国内所有药品的准字是一样的,就是「国药准字」。


如果有商家大吹特吹保健品的「药效」,但你打开说明书一看是「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那其实只是一款保健食品。更过分的是说明书上写「卫药健字」,这是假药无疑,因为「卫药健字」这种批准文号早已被废除了。


即便是注明了「国药准字」的药,也建议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的「数据查询」一栏,查一查这个准字是否对应这个药。一些假药的说明书上会印一个看上去很正规的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但你去查了才发现,根本就是张冠李戴啊!


你看,包装盒是不是挺有用的。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转载请联系 doctor@d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