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情 陇南梦】文县白马人火把节精彩瞬间(组图)

陇南西和卫生计生

 

 

 

 

 

   一、迎宾仪式

从文县县城出发,沿着白马河逆流而上,到达白马民俗文化体验区---白马山寨草河坝,首先要体验的是“白马人迎宾仪式”。

白马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每逢年俗节庆或重要客人到来,寨子里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都要在村口或寨门,举行隆重热烈的迎宾仪式。嘉宾到达时白马人首先会点燃炮声震天的三眼铳,列队夹道欢迎。迎宾仪式声势浩大,歌声嘹亮。

迎宾仪式上,白马人在寨门前搭桌设台,焚香点烛,这就是由白马人司仪主持的“朝伟”。这一环节的意思是上请天神,下请地神,中请山神和各路神灵,神灵请完后,要降吉言,赠祝福,护佑白马山寨风调雨顺,人畜安宁,五谷丰登,瘟魔邪气远离,求学者显功名,求财者遇贵人,事事顺意顺心;祝福各路来的宾朋身体健康,吉祥喜庆,工作的步步高升,做生意的财源广进,同时祈福节庆活动圆满成功!
   

 

 

 

 

 

二、白马人土琵琶弹唱

土琵琶弹唱在文县各乡村广为流传,据考证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始源商朝,盛行于唐宋时期,民间百姓不论春夏秋冬农闲之时,还是劳动归来的夜晚,都要弹唱一阵,从中寻求无穷的乐趣,消解疲劳烦恼。尤其以白马人土琵琶弹唱最具特色,流传广泛,曲调较多,在弹唱表演时配以二胡、三弦、笛子、瓷碟、竹瓦、碰铃等乐器,表演形式有自弹自唱,也有你弹他唱,更多的则是群体弹唱,气氛欢快热烈,阵容庞大。弹唱唱词表现的内容一般根据历史故事、劳动生活,由民间艺人填词演唱,语言简练、抑扬顿挫,代表性曲目有《釆花》《皇姑出家》《福禄寿喜》《庄稼曲》《王祥卧冰》等,曲目及内容丰富,曲调非常优美,都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一种单纯、朴实、风趣的音乐性格,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独有的瑰宝。

弹奏乐器“土琵琶”都是由当地白马人自己制作,一般采用上好的椴木等制作材料。土琵琶上面安装的3根弦,其中,上面的一根弦叫“子弦”,下面距离较近的两根弦称“啷弦”,上下弦为五度关系,距离较近两根弦同音同高。多用骨角做的拨子弹奏,也有用指甲弹奏的。看上去古朴典雅;造型独特。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民间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白马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白马人土琵琶弹唱作为白马人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被再次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三、白马民歌大奖赛

声声欢歌传承民俗文化,白马儿女演绎天籁之音。2月11日,文县第二届白马民歌大奖赛在白马河景区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是继文县第三届“唱响文县”琵琶大奖赛之后,又一文化赛事,大赛分为原生态民歌组、创新民歌组两组,历时近两个月,经过报名、海选、复赛层层选拔,从来自九寨沟县、平武县、文县三县的百名选手中决出30个(组)优秀白马民歌选手进入了总决赛,在总决赛中争夺桂冠。

总决赛中,参赛选手们时而以高亢的歌声震撼全场,时而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引发掌声雷动。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原生态民歌组选手刚花姐妹组合和创新民歌组选手班哲夺得了大赛的桂冠,白羽毛姐妹组合、牧羊童组合、吉祥白马艺术团、班代文等分别获得二等奖,杨保珍、班鹏翔、拉姆措、梅多组合、白马组合、杨春阳等分别获得三等奖,其余均为优秀奖,本次大赛共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8名,整场比赛气氛热烈,观众掌声不断。

   

 

 

 

 

 

 四、 傩舞“池哥昼”表演

 “池哥昼”“池哥昼”又称“鬼面子”,是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哥”意为山神,“昼”是舞蹈,因表演时头戴面具,亦称“白马面具舞”。其表演原始古朴,粗犷豪放,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和浓郁的娱乐色彩,是集“舞、歌、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同时,这也是至今还遗存在白马人生活中的一种古老的具有原始风貌的群体祭祀舞蹈。

 “池哥昼”有固定的表演形式,整个表演以舞蹈贯穿始终。按照角色及分工分为男面相舞、女面相舞、知玛舞三部分,其中四人扮成山神,又叫“池哥”,传说是白马先祖达玛的四个儿子;两人扮成菩萨,又叫“池姆”;四个“池哥”人人头戴青面獠牙,插有锦鸡翎的木雕彩绘山神面具,翻穿羊皮袄,背负一串铜铃,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握用牛尾刷制作的拂尘,形象凶猛恐怖,舞步遒劲粗犷。两位菩萨“池姆”,头戴雕绘菩萨面具,慈眉善目,端庄秀丽,身穿对襟长裙,手持花手巾,紧跟“池哥”之后,舞姿轻盈飘逸。“知玛”脸抹锅墨,身穿破衣烂衫,四处随意乱唱狂跳,表演诙谐滑稽,颇似舞台丑角。

“秋昼”是白马人在“池哥昼”表演中间进行的一种情景性双人舞,两位池哥双手持牛尾刷,表演相向弓步进退、斗肩、双挽手、双手搭肩、背靠背进退、肩并肩进退、搂抱、脚尖对脚尖、膝盖对膝盖、双手推挤、相互挽肘等等动作。整场表演节奏明块,动作坚实有力,气氛紧张热烈,体现出池哥的强健与威猛。
   

 

 

 

 

 

 五、白马人迎火把

迎火把是白马人各个村寨共有的祭祀习俗。每年正月十五晚上,白马人都要打着火把,拿着香烛,打着锣鼓直达本村寨山神庙内,在庙前生起篝火后,在篝火旁唱歌跳舞。三声炮响后,点燃香烛,所有男子立即进庙内跪下,主持人祷告:“锣鼓打起,要把丰收迎回家,把吉祥迎回家。”接着会首先点着火把走在前面带路,其他人列队点着火把,男女二组对唱着:“麻知麻咪,沙连道奥,奥麻知麻咪沙连道”往村里走,快到村里时,小孩们也点着小火把来迎接,表示后继有人,全村老少一起由村东口进入集聚在跳街火场地,生起篝火,主持人又呼叫说:“天地神灵,我们把五谷神接回来了没有?”全村人高声回答:“接回来了!”。接着,人们手拉手,肩并肩开始唱歌跳舞,一直到天明。
   

 

 

 

 

六、白马人火圈舞

火圈舞,又称"圆圆舞",白马语称"呆舟",是白马人最喜欢的一种自娱自乐的集体舞蹈。据传说,在很久以前,白马人的先民在腊月又被官兵追杀,逼迫走上了迁徙之路,后被官兵围困在山岭上,白马人坚守了七天七夜,到了第八天,即腊月初八,疲惫不堪的白马人在山岭上歇息,燃起熊熊篝火,以驱赶冬夜寒冷,围着篝火边跳边唱舞动起来,直至篝火燃尽,白马人才渐渐进入了梦乡。不料到了半夜,官兵偷袭,千钧一发之际,一只白色雄鸡拍翅而鸣,惊醒了梦中的白马人,躲过了这一次劫难。为纪念腊月初八摆脱大劫难,白马人便把这一天定为火圈舞的开始日,后来,火圈舞也就成了白马人休闲和庆贺节日最常见的舞蹈,无论春夏秋冬、白天夜晚都可以跳,舞者越多场面越壮观,篝火越旺,气氛越热烈。(文字来源:文县文广局 / 图片:刘二银 李智谋 徐昕炜 提供)



监制:袁春明   审核:路永安   编辑:徐昕炜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