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学咋办?专家支招“开学综合征”

黄岛区人民医院



熊孩子,开学啦,你适应了早起上学堂的日子了吗?

“作业做完了吗?”“开学了,收一收心吧,不要整天盯着个电脑。”“都几点了还不睡,都开学了你怎么还熬夜!”……最近几天,陆陆续续开学的孩子们没少听到家长“爱的咆哮”。


有些细心的家长发现,开学啦,孩子的情绪却不对。

有的孩子变得焦躁,说他一句就发脾气;有的孩子整天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表示“不想上学”;有的孩子则频繁嚷嚷“头晕,肚子疼,浑身难受”,甚至碰一根头发都跳起来喊疼。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开学综合征”?

1

你家孩子中招了吗?

案例1


X同学,女,15岁,初三学生,即将参加中考。平时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基本排在班里前三名,结果年前期末考试因为压力过大滑落到第十名。过完年开学的第一周开始担心自己中考考不好怎么办,而且平时跟同学相处不好,担心同学笑话她,出现失眠头疼,不想去上学等症状,遂由父母陪同前来心理咨询门诊就诊。


案例2


 Z同学,男,17岁,某普通中学高二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在班里排在中下游。放寒假后Z同学足不出户,天天在家玩电脑游戏,有时父母不让玩,Z还发脾气以绝食抗议。平时在跟同学相处中也显得很孤僻,不合群,但是在网络中有很多朋友一起组队打游戏,玩的不亦乐乎。开学后,Z同学以各种理由推脱不上学,Z的父母没有办法,只能前来心理门诊咨询孩子情况。


“两个案例中的孩子看起来是两个很不一样的孩子,但却出现了相同的情况就是厌学,其实他们厌学的原因也都是一样的。”黄岛区人民医院心理医生张泽宇认为,这两例都可以看作典型的“开学综合征”。

2

“开学综合征”是个什么鬼?

每到开学季,总会有一些中小学生产生明显的情绪方面的问题,被称为“开学综合征”,常常表现为焦虑感增加,压力增大,甚至失眠。很多孩子还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反应,比如,有的孩子在开学前后,会出现失眠、睡不好,肚子痛、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这时候家长就要多留个心,可能并非是器质性问题,而是孩子的内心太过焦虑、害怕。

3

为啥会产生“开学综合征”?

原因1:学习压力大。中国家庭的孩子出现厌学,本质上是因为家长太重视孩子的学习了,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受挫,他们有的会用失眠头疼这种类似生病的方式逃避。有的孩子在学习上获得不了成就感还会从游戏中获得类似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从而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

原因2:人际关系问题。除了学业压力导致的焦虑,无法融入集体、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等人际关系问题往往被忽略。青少年阶段本身就是一个结交同辈群体并从同辈群体里获得力量的阶段,和大人一样,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如果在学校里被孤立、被排挤、没有朋友,对孩子而言,开学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被排挤的孩子一般回家也不会和父母提起,父母也就不会往这方面想,但这种情况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4

教你如何告别“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的孩子大部分都只是轻微的焦虑反应,不需要过分担心。如何正确应对“开学综合征”,心理专家分享给“熊孩子们”一套寒假“收心大法”

1. 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不少孩子在寒假期间会很晚睡觉甚至玩通宵,开学后,首先要调整好生物钟,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新学期才能快速适应学习生活。

2. 增加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可以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新学年的打算,缓解紧张情绪。也可以和老师聊聊,了解新学期的学校安排,让自己心里有底。

3. 提前浏览新学期课程。可以提前制订一份学习计划,预习新学期知识,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免得担忧新学期跟不上进度。

5

“开学综合征”只是孩子的事?

并不!家长们,拜托请给力

首先,别给孩子太多压力。心理专家认为,很多时候,所谓的学习压力并不是真正来自学习本身,而是家长无形之中加给孩子的,或者孩子自己加给自己的。“很多家长给孩子设定了一个超出能力的目标,这往往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学习,而是如何满足他人的期待。成绩仅仅被看成是与其他同学比高下的指标,而不是被看做学习效率、努力程度的反映。这样的孩子,成绩就是他沉重的负担,如果成绩不达预期,往往导致情绪焦虑、压抑等。”因此,家长最好不要提出诸如“下学期一定要考到多少名”的要求,以免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专家表示,很多时候,孩子会“拷贝”家长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处理压力的方法,因此,家长本身要能合理应对压力,而不是过分情绪化。临近开学,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此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应有变化的过程。“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出门你要牵着他的手,什么都管着他,这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和孩子间的互动模式应该改变。”心理专家提醒,作为家长应适度增加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全面看待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良好的亲子交流。

如何增强良好的亲子交流?心理专家认为,首先,家长要学会做“良好的倾听者”,摆脱评判者、说教者等固有的“角色”,因为这些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绊脚石,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会关闭与家长沟通的大门,变成家长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其次,家长不应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鼓励孩子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接纳家长,愿意跟家长交流倾诉。


黄岛区人民医院   心理咨询师   张泽宇

预约电话:18765966256


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

供稿:张泽宇

审核:薛冰华

编辑:法少丹



微信订阅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黄岛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