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四肢怕冷,胃寒,腹胀腹痛,气滞? 试试简易版“早春通阳汤”

淄博卫生


早春,木气苏醒,宜吃一些味辛的食物,像葱、韭之类,通阳舒肝。春天多阴雨,温度虽不是很低,但湿冷入骨,容易受寒,以致感冒咳嗽,可以给自己熬一碗“早春通阳汤”喝。


受了风寒邪气,外寒束表,将阳气郁遏在体内,体内阳气不通,不能正常运行,或者寒湿瘀阻、痰凝瘀阻,使体内阳气不通时,中医会用通阳的方法。


我的简易版“通阳汤”,利用春天常见的蔬菜来煮,非常简单,感受风寒或体内有寒湿瘀阻的人可以试试看。




通阳气,散风邪


在古代,厨师也可兼任食疗高手。厨房常用的葱、姜、蒜、桂皮、花椒……个个拎出来都是一味好药,百变组合出不同的食疗方,可以解决家人的很多隐疾。


就说这日日都吃的葱,做法不同,功效也不同:生用通窍,所以生吃大葱容易打喷嚏;做好了汤撒点葱花,能用它辛散的气味发散表邪;久煮食用可守中,作用于脾胃,解胃胀腹胀


《本草图经》载:“凡葱皆能杀鱼、肉毒,食品所不可缺也。”烧菜时放些葱,不仅增添风味,还能解鱼、肉之毒。作为中国人,可以说我们一生都得到葱、姜的庇佑。


葱还能通阳气,发散风邪。患风寒感冒时,把带须的葱白洗干净,和淡豆豉煎水喝,发汗祛寒,专治无汗的初期伤风感冒


淡豆豉是一味中药,可以在中药铺买到。急用时,我一般会用烧菜的阳江豆豉,和葱白一起煮一碗汤面吃,热乎乎地发一身汗,风寒也就随之发散出去了。



能通上、中、下三焦之寒滞


薤这种植物听起来古老又陌生。春天一到,野地里的野蒜都长出来了,其实这便是古人所说的薤。


薤别名小根蒜、山蒜、野蒜、野葱等,也就是我们在菜市场可以买到的“藠头”或“荞头”。这“薤”也是一种具有辛散之性的野菜。“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


这是《本草求真》对薤的解读。也就是说,上、中、下三焦的久痼寒滞,薤都可以帮助打通、消散。“是以下痢可除,瘀血可散,喘急可止,水肿可敷,胸痹刺痛可愈,胎产可治,汤火及中恶卒死可救,实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本草求真》)


这小小的野蒜,就是专通寒滞的通阳妙品。中医治心肌梗死时常用中药薤白,即晒干后的薤的鳞茎,辛味更重,力道更大,可以通胸阳。


“早春通阳汤”

简易版


注意,用葱、薤通阳时一定要用“白”。如果不是日常做菜,而是入药,取其通阳散寒之效,凡用葱、薤,皆去青留白。《本草纲目》载:“葱有寒热,白冷青热,伤寒汤中不得用青也。”


所以,我的简易版“通阳汤”材料为葱白、薤白,只取其白色的根茎来用,用这两种材料煮大米粥或汤面吃。有了米面的加入会更养胃气,更适合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服用。


有寒湿困扰、阳气不通、四肢怕冷、胃寒腹胀腹痛或气滞时,煮一碗来吃,堪称热腾腾的早春美味。


食用葱、薤

禁忌


如果是用葱、薤来祛风寒,汗出即达到效果,此时就不要再用了,以免发汗过多导致气虚。


同理可知,平素气虚、稍微动一动就容易出汗的人,不宜吃太多葱、薤。阴虚,舌红,经常感觉热,有热证的人,也不宜吃太多葱、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