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小时候的秧歌队,长大后的同学会

东北制药


随着一场又一场白雪的降临,在时间转角处回眸,一盏盏火红的灯笼已悄然挂起,北风呼啸着唱响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坐一宿”的歌谣。小时候,过年是穿新衣、戴新帽的喜悦;是写对子、贴春联的酣畅;是放鞭炮、得岁钱的雀跃;是看秧歌儿、迎财神的期待。农村的年别有一番风味。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为春节做准备,赶大集置办年货,支一口大锅,叫上乡里乡亲杀猪宰羊吆喝着小年就到了。根据古人留下的歌谣,开始扫尘土,彻底地清扫过去一年的尘埃,也希望借助清扫,把过去一年的“沟沟坎坎”清扫干净;开始写对子,将过去的成绩和对未来的期待融进对子里并粘贴在门垛两侧;透过火红的灯笼,一股股肉香溢满屋里屋外,过去一年有多少成功就有多少香甜。此外,过年更多的是规矩和习俗,吃年夜饭要说吉祥话,年三十儿晚上要守岁,给长辈磕头拜年,不许随便倒垃圾,初一早晨拜年迎财神,在新年的第一天讨个好彩头,希望这一年顺遂如意。

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是踩着高跷、画着鬼脸儿、敲鼓打锣的秧歌队,初一早晨睁开眼睛就开始约着同学一起看秧歌,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看到拜年的秧歌队,他们扮演着猪八戒、孙悟空……在鞭炮中踩着高跷尽情的扭着、演着,酣畅淋漓。小伙伴们追着、赶着、学着穿梭在队伍里,看一场又一场的秧歌表演,小时候看秧歌儿的心情是矛盾的,即想看秧歌儿的精彩表演和热闹场面,又害怕队伍里的猪八戒和画着鬼脸的“傻柱子”,在这样的矛盾中被小伙伴们嘲笑也成了一种记忆。

长大后,工作在外,过年是团圆、是归家,是总结也是起航。无论路途多远、票价多贵、天气多寒冷,家里的呼唤让路不那么遥远、天不那么寒冷,甚至车厢里的拥挤也成了一种喜悦。随着小康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杀猪宰羊的年味越来越淡,但歌谣、习俗和规矩一直传承着,不同的是小时候扫房子、贴春联是父母的事儿,长大后是我们和父母共同的事儿,所以长大后,春节成了融化思念的炉火,盛满团圆的杯盏。

初一的早晨再看不见拜年的秧歌队,曾经的秧歌队成了没有高跷的广场舞,但当年一起看秧歌的小伙伴们依然会约在一起,聊过去一年里的际遇,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内容,从升学到工作,从工作到成家,如今许多小伙伴已经为人父母,曾经追着秧歌队的小伙伴们在跌跌撞撞中学会了坚强,在起起落落中学会了安然,在繁华落寞中学会了面对,也在嘈杂纷扰中学会了自持。

每每相聚总能激起一种向上的力量,对比别人的成功,总结过去的自己,然后在新年的第一天重新起航,成为更好的自己。

□杨鑫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关爱身体健康,关注东北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