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垄断最终都将反映在药价上,但苦的却是药企

21世纪药店

现如今,很多老百姓都将“看病贵”的板子打在药企身上,可实际上,据不少药企直言,原料药垄断导致的价格上涨才是他们无法承担的切肤之痛。


“原料药垄断最终都将反映在药价上,但苦的却是制药企业。涨价,丢市场;不涨价,就等于卖一盒亏一盒,企业也会面临减产或停产的风险,药企完全失去了药品生产的话语权。”某药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因原料药由市场定价,垄断经营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价格飞涨,而药品制剂则是由政府主导的招标采购决定价格,在利润减少甚至负利润的情况下,药企无法继续生产,从而导致一些常用药陆续在医院和药店断货,进而影响公众的正常用药。


因此,药企呼吁,必须有效遏制原料药垄断经营现象,反垄断打击已是迫在眉睫。


垄断现象日益严重


就在近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对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和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达成并实施艾司唑仑原料药、片剂垄断协议案的行为作出罚款260余万元的处罚。据了解,上述3家企业因垄断艾司唑仑原料药市场,并在2014年底后陆续停止对下游生产企业提供原料药,导致艾司唑仑片价格大幅上涨。


事实上,这并不是发改委第一次对原料药垄断“动刀”。早在2011年,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和潍坊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就因非法控制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原料药盐酸异丙嗪,而被罚款逾700万元。


虽然国家表现出对医药行业反垄断执法的强势态度,但却依旧未能遏制部分原料药严重乱涨价的势头,原料药价格飙涨导致上游企业供需紧张日益严重。


例如,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信龙去痱水”主要原料麝香草酚的价格从275元/公斤涨到8808元/公斤,涨价32倍;地高辛片原料药从2014年9月的7.5万元/公斤逐步上涨至2015年1月时的40万元/公斤,半年上涨5倍;某知名药企的维生素B1自去年开始就没再投入生产了,原因就是原料药涨价两倍多。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部分普药品种的原料药垄断已至疯狂状态,特别是部分生产厂家较少的普药原料药厂家生产出原料药后并不直接卖给药品制剂企业,而是先卖给某个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几个月后再转手将原料药卖出,价格成倍上涨。“以印度企业生产的多潘立酮原料药为例,全国只有两个进口独家经销商,价格在两年间从900元/公斤一路涨到7000元/公斤,但是海关进口的价格是85美元/公斤。原料药被中间经销商垄断,导致零售价上涨,最终损害的还是国内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药企呼吁加强监管


对于此番国家发改委出手干预原料药市场的举动,业内普遍表示欢迎。


虽然在低价药政策出台后,药品价格上涨成为发改委重点关注的对象,但是由于制剂与原料药价格长期不对称管控,原料药涨价和招标降价对制剂生产企业形成了双重挤压,最终导致部分药品被断供,变成了所谓“挂名药”。


对此,北京市医药行业协会曾呼吁,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应加强对原料药价格变化的调查和掌控,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垄断经营原料药的相关商业公司给予反垄断干预,及时遏制部分品种原料药的严重乱涨价行为。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也表示,“药价应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在需求和供给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肆意控制价格、操纵市场。监管部门应以市场为导向,对原料药研发生产信息加强指导,对临床急需和短缺的特色原料药大力鼓励,对原料药新技术创新给予支持,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的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