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不仅是“心病”,也是“心”的病!

国风药业



精神疾病时常是器质性病变反映在外的“冰山一角”,此时需要临床医生发扬“刨根问底”的精神,揪出病根!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生活工作也“鸭梨山大”。如果人们在这种高强度负荷下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患上精神性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有调查表明,正常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为4%~7%,焦虑症的发病率为5%。然而在冠心病患病人群中,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率达到14%~47%,特别是在心脏监护室中治疗的患者更是高达80%[1]。与无抑郁焦虑心理障碍患者相比,合并心理障碍的冠心病患者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水平明显升[2]


研究表明,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在急诊室抢救的患者中,其发病诱因半数与心理应激有关。一个长期以来深受抑郁(焦虑)影响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心理应激往往呈高反应性,其心理防线容易被摧毁,因而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3]


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可引起体内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引发儿茶酚胺过量分泌,促凝物质释放,使人体血管收缩,脂质代谢紊乱,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栓塞。


另一方面,抑郁、焦虑症患者很多时候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症状,比如胸痛、胸闷、心慌、气急、多汗等,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窒息濒死感。如果患者到医院就诊,病史中焦虑、紧张、失眠、心境低落,思维行为减少等情感障碍常被忽视,很容易会被误诊为冠心病。而作为负性情绪的携带者,当得知自己患有“冠心病”后,无疑雪上加霜,自身地负性情绪会愈加强烈,抑郁及焦虑状态进一步加重。结果最后弄假成真,当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冠心病患者。

由于抑郁、焦虑症既是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又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因此,一方面对疑似患者要由精神科及心血管科医师共同进行分析、评估、诊断及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另一方面,患者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只重视躯体症状,而忽视心理因素的影响,光知道头痛看头,脚痛看脚,自己不会想到要主动去心理科就诊。这样,使得综合内科或心血管科的诊室车水马龙,心理科诊室却“门可罗雀”,恰恰相反,在发达国家,心理科诊室门口“门庭若市”。这种明显的反差说明大多数人受传统医学模式“毒害”颇深。当医者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建议去心理科就诊时,部分患者的态度是拒绝或推辞,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得了见不得人的心理障碍。一些心血管科医生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后给予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治疗,然而患者依从性差,认为疗效不好或担心起副作用自行减量或吃吃停停,而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疗效和维持是以月计算,而不是以日计算的,擅自停药、减药效果自然不会好。


养心氏片  养护心脏,呵护健康,心脏更“有劲儿”的中成药;由黄芪、人参、党参、丹参、山楂、葛根等十三味纯植物药组成,补气更强,活血止痛,兼顾养心安神,不含虫类及冰片成分,更安全,更适合中老年及女性冠心病患者早期预防、长期治疗使用。

现代研究表明,养心氏片能够提高心脏功能,缓解胸闷、气短、乏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同时也能够很好的缓解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

胸闷、气短、乏力,首选国风养心氏

所以,分清是“心病”还是"心"的病,临床医生们还需要多谨慎。


参考文献:

[1]刘萍萍,张健,杨跃进,等.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调查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07,22(4):285-288.

[2]Lesperance F,Frasure-Smith N,Theroux P,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jor depression and levels o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besion molecule 1 ,interleukin-6,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m J Psychiatry,2004,161(2):271-277.

[3]曾刚,付朝伟,栾荣生,等.心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141- 1142.